作品發表區
發表作者 | anderson | 個人積分 | 4964 |
---|---|---|---|
身份等級 | |||
作品類別 | 生態 | 發表時間 | 2012.09.19 23:51 |
拍攝地點 | 台灣南部等地 | ||
標籤 | 【生態習拍 – Part 12】 | ||
評議推薦 |
大型阿生:推1、2,畫面感不錯 |
||
微笑照片 42 | 點閱數 1165 | 回應數 30 | 評議推薦 1 | 資深推薦 10 |
42
【生態習拍 – Part 12】
(蜻蜓科)體長30-35cm,雄蟲複眼褐色,合胸褐色,側視具數條黑色的細紋,腹部紅褐色,腹背具不明顯的縱向的黑線,翅痣紅色 ,前後翅上緣2/3面積為褐色,此為命名的由來,雌蟲複眼上褐下綠,合胸及腹部顏色較淡,腹背有2條縱向的黃白色縱斑,翅膀透明,翅痣黃色,未熟雄蟲近似雌蟲但翅面黃褐色或粉紅色分布較多,攫握器較長,雌蟲體色較淡,腹端尾毛較短且尖分叉。本屬一種,本種分布於靜水池塘、水田、沼澤等水域 ,通常停棲較低的地面或草枝,不會停在較高的樹枝上,雌蟲產卵於水面的植物,棲息一般環境適應力強。
#2 ↓ 【葉蜂】Tenthredinoidea
葉蜂為小型至中型昆蟲,體闊,肥胖如蜜蜂,無腹柄。頭闊,複眼大,單眼3個;翅大,翅脈脈序原始。產卵管由兩對扁枝構成,外側一對稱為「鋸導」,中間一對稱為「產卵鋸」,產卵時用以鋸開植物組織,故亦稱葉蜂為「鋸蜂」。
#3 ↓【紅擬豹斑蝶】Phalanta phalantha
(蛺蝶科)展翅50-60mm,翅面橙黃色,前翅散布不規則的黑色圓斑,近基部有一對線型的斑紋,前、後翅外緣至亞外緣有黑褐色的波狀紋,雌、雄蟲斑紋近似,雌蝶翅形較寬圓 ,翅腹面顏色較暗呈灰褐色或灰紫色,中央有一條寬型不規則的橙黃色帶,前翅近基部有2枚橫向鑲黑邊的波狀紋。
#4 ↓【善變蜻蜓】Neurothemis ramburii
(蜻蜓科)體長34-42mm,雄蟲複眼紅褐色,胸部及腹部紅褐色,腹背端部數節有3條黑線縱線,左右兩條不明顯,攫握器紅色,翅膀紅褐色,翅端透明,翅痣紅色,雌蟲近似雄蟲但腹部背面的黑色縱紋較粗明顯,尤其側緣的縱紋較發達,體色有兩型,紅色與黃褐色型,翅痣黃白色或紅色,雌蟲體色多變此為命名的由來,未熟雄蟲近似雌蟲為黃褐色,可從攫握器與雌蟲的尾毛構造辨識,雌蟲的尾毛較短,左右分叉。本種分布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之於池塘、水田、沼澤等靜水或流水域,為常見的種類。
#5 【中華劍角蝗】Acrida turrita Linnaeus,
(劍角蝗科)體長雄40-60mm、雌性65-83mm,雌蟲體型較大,頭部細長,觸角短,基部段較粗末端尖細,身體狹長,後腳腿節細長發達,外觀近似紅后負蝗,但本種頭部兩側各有2條米白色或黃褐色的稜線隆起,頭部扁但近口器處漸寬,弧度較圓,腹背紫色。本種長頭蝗有綠色和褐色型,體側的斑紋有褐色斑紋、紅色斑紋、綠色斑紋等個體,飛行時會用後肢腿節與上翅摩擦,發出鳴聲。
#6 ↓【食蟲虻】(近似)
#7 ↓【松鼠】
#8 ↓【寬腹螳螂】Hierodula bipapilla
(螳螂科 / 斧螳屬) 體長 50 - 70 mm,體色綠色、黃褐色或黑褐色等多型,頭部三角型,前胸背板寬長,一般腹部寬大,大多數個體翅背兩側各有一枚醒目的白色或黃褐色斑點,前足腿節外緣有3枚米黃色突起,腹面胸、腹間顏色近似不具褐色分布,若蟲中、後足腿節末端及節間有明顯的褐色斑,斑型變異較多。本種又稱雙突斧螳螂,與常見的台灣寬腹螳螂很像,尤其雌蟲很難區分,本種普遍分布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為常見的種類。
#9 ↓【樺斑蝶】
(蛺蝶科) 展翅 50 - 65 mm,頭部黑色具白斑,胸部背板中央具白色縱線,翅膀橙色,端部黑色具白色斜帶斑,後翅翅緣黑褐色,翅面有3-4枚黑色斑點,雌雄差異在於雌蝶下翅中央有3枚黑色斑點,雄蝶有4枚。本屬有4種,本種又稱金斑蝶,本種分布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為常見的種類,成蟲全年可見,喜歡訪花,飛行緩慢,幼蟲體色具黃、黑色環紋,體背有三對黑色錐柱狀突起,寄主植物為馬利筋。
#10 ↓【溪神蜻蜓】Potamarcha congener congener
(蜻蜓科)體長49-50 mm,雄蟲複眼上紅褐色下藍灰色,合胸藍灰色,側視無斑紋,翅膀透明,翅痣黑色,腹部1-3節藍灰色,5-7節各節腹背面及側視具黃色的斑紋,9-10節黑色。雌蟲較不容易見,合胸黃褐色,合胸側視具4條黑色的線紋,翅端具黑褐色斑,翅痣黑色,腹部側視各節端部具黑斑。本種分布於低海拔山區之池塘等水域,主要出現於南部,數量稀少。
#11 ↓【銀紋淡黃蝶】
(粉蝶科) 展翅 50 - 65 mm,本種有二型,無紋型和銀紋型,銀紋型後翅腹面中央有2個緊鄰的紅色小圓斑,翅脈發達,雄蝶顏色較深,雌蝶較淺。本種有淡綠色與黃色個體,有些個體斑紋變異大,普遍分布於低海拔山區,常見於豆科植樹的樹幹上訪花,尤其中、南部或東部地區豆科的行道樹上有上千隻淡黃蝶飛舞,十分壯觀。
#12 ↓【大白斑蝶】
(蛺蝶科)展翅 110 - 125mm,翅膀底色白色,翅脈黑色,翅面散生許多黑色的大小斑點。本種有2個亞種,本島亞種分布於墾丁、恆春、蘭嶼及東北角海濱,綠島亞種分布於綠島,其黑斑較大,為台灣最大的斑蝶,飛行緩慢,喜歡訪花吸蜜,又稱大笨蝶。
#13 ↓【彩裳蜻蜓】Rhyothemis variegata arria
(蜻蜓科)體長31-42mm,雄蟲複眼紅褐色,合胸及腹部黑色,翅膀黃色具黑色的斑紋,下翅具2列寬大的橫帶,但斑紋具個體差異。雄蟲前翅端黑褐色,黑色斑較稀且小,雌蟲前翅端透明,黑斑較發達。本屬5種,本種又稱蝴蝶蜻蜓、花蜻蜓,分布於低海拔山區之清淨池塘或沼澤,具有環境指標的意義,成蟲於4-10月出現,飛行緩慢,姿勢像蝴蝶十分美麗,故有「蝴蝶蜻蜓」之稱,為少見的種類。
#14 ↓【錨紋瓢蟲 】
(瓢蟲科)體長 4.8 - 6.8 mm,體色紅色,頭部黑色,前胸背板黑色,前緣具2枚白色斑紋,小盾板黑色,翅鞘末端有一枚錨形黑斑,前緣近基部各有一枚大黑斑相連,有些個體斑點分離,黑斑前緣尚有1枚不明顯的紅斑,本種個體變異很大,除錨紋型外尚有雙帶型、無斑型、雙斑型、黑色型等多種型態, 雌雄頭部顏色不同,雌蟲頭額黑色,雄蟲淺黃色或白色。本種又稱雙帶盤瓢蟲,主要分布於低海拔山區,以蚜蟲、介殼蟲、飛蝨等同翅目若蟲為食,食性較廣,成蟲出現於3 - 10月,全島可見,錨紋型數量最多。
#15 ↓【渥氏棘蟻】
蟻科) 工蟻體長約 9 - 10 mm,體色黑色,觸角第一節甚長,外觀近似黑棘蟻但本種體型較大,體表密具長絨毛,胸部兩側有明顯的稜邊,腹部與胸部間有微小的棘刺但不及黑棘山蟻明顯,雌蟻前胸背板側緣不具刺突,工蟻刺突尖銳。本種分布於低中海拔,為山區常見的種類。
#16 ↓【蟬蛻】
秋天的腳步近了…..昆蟲漸漸少了...
但努力拍好照片的熱情仍持續著....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