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發表區

發表作者 | 哈拉雄 | 個人積分 | 16 |
---|---|---|---|
身份等級 | |||
作品類別 | 植物 | 發表時間 | 2010.08.09 11:53 |
拍攝地點 | 雲林縣 - 西螺鎮 | ||
標籤 | |||
微笑照片 1 | 點閱數 747 | 回應數 1 | 評議推薦 0 | 資深推薦 0 |
1
為情人傳送愛意的種子-倒地鈴

2010年的中國七夕情人節即將到來
願全天下情人終成眷屬 !
[別名]
白花仔草、假苦瓜(台灣)、三角泡、炮掌果、風船葛(雲南)
[來源]
為無患子科植物倒地鈴Cardiospermum halicacabum L.的全草。

[形態特徵]
一年生攀援草本。莖纖細有棱,長1~3公尺,綠色,無毛或被微柔毛。二回三出複葉互生,輪廓三角形,長5~10cm;小葉膜質,頂生小葉較大,呈斜卵形或斜卵狀披針形,長4~5cm,寬1.5~2.5cm,先端漸尖,基部漸狹而下延成柄,側生小葉較小,呈卵形或長圓形,兩端短尖或鈍,邊緣有少數粗鋸齒或羽狀分裂,無毛或脈上疏被微柔毛;葉柄纖細有棱,長2~4cm。聚傘花序腋生;花梗細長有稜,長4~9cm,近頂端分枝處有下彎的卷鬚2枚,小聚傘花序通常3個成輪,具柄,少花;花小,白色,雜性;花柄長2~4mm;萼片4,有毛;花瓣4;花盤無毛;雄蕊從花絲線形;子房上位,橢圓形,花柱3深裂,密生腺毛。蒴果倒卵狀三角形,具3翅,膜質,膨脹,被柔毛;熟時裂為3瓣,每瓣中有種子1粒,無毛,未成熟時呈綠色,約為成熟種子的1~2倍大;成熟時則為黑色球形,硬而亮,基部具白色臉譜狀假種皮。花期7~11月,果期8~12月。
生於村邊、草地、蘺芭圍牆、屋頂或濃木林下。部份地區有栽培,亦有種植觀賞。

[採收加工]
夏秋季採收,洗淨,曬乾備用或鮮用。
[藥材性狀]
乾燥全草,莖粗2~4mm,黃綠色,有深縱溝槽,分枝纖細,多少被毛,質脆,易折斷,斷面粗糙。葉多脫落,破碎而僅存葉柄,二回三出複葉,小葉卵形或卵狀披針形,暗綠色。花淡黃色,乾枯,與未成熟的三角形蒴果附於花序柄頂端,下方有卷須。蒴果具3翅,膜質,氣微,味稍苦。以全草葉多,身乾者為好。

[化學成分]
風乾的種子含水分11%,灰分3%,總氮量2%,有機磷酸化合物2%和脂防油32%。種子油的甘油酯中含廿(碳)烯-11-酸(11-Eicosenonicacid)42%,棕櫚酸3%,亞麻酸8%,亞油酸8%,油酸22%,硬脂酸2%,花生酸10%,低分子量的酸和C22酸,共5%。種子油的特點是含氰酯約55%,其中49%是1-氰-2-羥甲基丙烯-2-醇-1(1-Cyanc-2-hydroxymrthylprop-2-ene-1-ol)的甘油二酯。6%是1-氰-2-羥甲基丙烯-1-1醇-13(1Cyano-2-hydroxymethylprop-1-ene-3-ol)的甘油二酯。此外,種子尚含粘液質和皂。

[藥理作用]
種子油對麻醉犬有降壓作用,開始快,持續1.5小時;種子的醇提水溶液的降壓作用能持續2~4小時。
[性味功用]
苦、辛,寒。具散瘀消腫,涼血解毒,利水和止痛之功。用於跌打損傷,癤腫瘡毒,濕疹,腹痛,腎炎水腫和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內服:9~15g(鮮品30~60g);外用鮮全草適量,搗爛敷或煎水洗患處。
[選方]
1.跌打損傷:倒地鈴9~15g。研末,泡酒服。
2.諸淋:乾倒地鈴98,金錢薄荷6g。煎湯服。
3.疔毒:倒地鈴鮮草合冷飯粒及食鹽少許搗敷患處。
4.大小便不通:乾倒地鈴15g。煎湯衝黃酒服。
5.百日咳:倒地鈴乾全草9~15g。水煎調冰糖服(1~5方出自《中藥大辭典》)。

[附注]
1.孕婦忌服。
[其他藥用部位]
1.種子:治療小兒臍風。
[類似品種]
同屬植物小果倒地鈴Cardiospermum halicacabum L. microcarpum (Kunth) BL.,外形與倒地鈴相似,其主要區別為:果呈陀螺狀倒三角形,且比倒地鈴小一倍。因其功效與倒地鈴相似,故亦應用於臨床。
[參考資料]
1.《雲南中藥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