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發表區

發表作者 | 旅行的意義 | 個人積分 | 14 |
---|---|---|---|
身份等級 | |||
作品類別 | 人文 | 發表時間 | 2010.08.01 10:39 |
拍攝地點 | 台南縣 - 北門鄉 | ||
標籤 | |||
微笑照片 1 | 點閱數 719 | 回應數 1 | 評議推薦 0 | 資深推薦 0 |
1
2010-07-11被遺忘的記憶-烏腳病紀念館

給拉進去看導覽影片...馬上進入當時的時空背景..
那位伯伯說..當時他就是挨家挨戶..
協助訪查沿海居民飲用水與疾病之間的關係..
但是卻被當地居民罵說:『 連王爺都不會保佑了.你能做什麼!? 』
為什麼就是有這樣的人...
願意奉獻自己大半人生給一群毫無血緣關係的人...
烏腳病紀念館幾乎全部都是原地重建...
你所走過的每一寸土地..
在三、四十年前可能都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
現在由於自來水的使用普及..
幾乎不再飲用井水...
也使得烏腳病逐漸消聲匿跡...
有些事情即使已經過去...
但精神卻必須被保留...
以下共19張照片..慢慢欣賞囉^^
02.

烏腳病紀念館,它詳實保存了1957年間當殘忍的烏腳病蔓延南台灣等地之際,
基督教芥菜種會和王金河醫師如何通力合作「憐憫之門」,作為免費義診病患的醫療之所。
03.

烏腳病(blackfoot disease)學名為壞疽或脫疽(gangrene)或俗稱「烏乾蛇」的血管疾病,
常見於台灣西南沿海鹽分地帶,日據時代就有許多病例發生,當地居民不知其致病機轉,於是稱之為「怪病」。
大部份是屬於血管疾病中因末梢動脈血管硬化所造成的並非傳染所致,有時也會發生在手指即所謂烏手病。
04.

學會報告在1954年正式提出:
據信烏腳病發生原因極可能是濱海鄉鎮民眾、飲用含有砷過量的深井水,
造成的慢性砷中毒;患者甚至伴隨有肝、腎、膀胱等癌症併發。
05.

北門嶼基督教會,是長老教會芥菜種會台南中會。<br />
06.

早期烏腳病病人主要分怖於台南縣學甲鎮、北門鄉,以及嘉義縣布袋鎮、義竹鄉。
此四處為最先發現烏腳病病人的地區,稱「舊流行區」。
07.

民國六十二年至六十三年間發現烏腳病有新的流行區,
包括台南縣鹽水鎮、新營市、安定鄉及其他西南沿海鄉鎮,稱為「新流行區」。
08.

09.

教會後面的小白宮是當年醫院的病房所在。
10.

是一座創建於民國60年(1971)前後,專門為收容烏腳病患的「基督教芥菜種會烏腳病免費診所」的療養所。
11.

因建物全漆為白色而被稱為「白宮」。
12.

13.

14.

15.

16.

17.

早年王金河醫師夫人在診所後方設置了草蓆製作工廠,讓患者能夠自給自足。
影片播放室裡面的榻榻米..即是烏腳病患手工所織成..
18.

19.

以上文章部分內容擷取自 烏腳病紀念館官方網頁
更多照片請到http://photo.xuite.net/cometchen88/4186642*1
更多作品請到http://www.wretch.cc/blog/cometchen88